top of page
淮南子
《淮南子》原名《鴻烈》,又稱作《淮南鴻烈》、《淮南內篇》、《淮南王書》、《劉安子》,作者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幕下的士人,成書於西元前139年以前,書名「鴻烈」,意思是大而明亮。《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對政治、哲理、天文、地理、自然、養生、軍事都有所論述,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而以道家老莊為主,採納儒家和陰陽家的觀點,修正先秦道家的無為政治理論,發揮天人感應之說,是漢初各派學術思想的總匯,被視為諸子百家中黃老的代表著作。此書運用辭賦的筆法,文字浪漫詭奇,站在諸侯王的立場,反對漢朝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政策;書中所述自然論和宇宙生成論理性清晰,為後人信服,對後世道教和理學都有所影響。《淮南子》在東漢,有許慎和高誘二家注釋,明代收錄於《正統道藏》。
《淮南子》共有21篇:1.〈原道〉、2.〈俶真〉、3.〈天文〉、4,〈地形〉、5.〈時則〉、6.〈覽冥〉、7.〈精神〉、8.〈本經〉、9.〈主術〉、10.〈繆稱〉、11.〈齊俗〉、12.〈道應〉、13.〈氾論〉、14.〈詮言〉、15.〈兵略〉、16.〈說山〉、17.〈說林〉、18.〈人間〉、19.〈脩務〉、20.〈泰族〉、21.〈要略〉:目錄。21篇可分三部份:一.基本原理,包括第1-8篇;二.應用和說明,包括第9-20篇;三.後記、總結及綱要,即第21篇〈要略〉。這一篇也是作者的「自序」,說明全書及各篇大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