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 ShanHaiJing
ShanHaiJing is a text that encompasses mythology, history & geography. Once thought as purely fictional,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eologists & historians are beginning to find links leading to the deduction that what the ShanHaiJing described may be true.
The ShanHaiJing talks of fantastic creatures, some appearing in western mythology as well. How is it that the same creatures can appear in mytholog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if they are purely fictional creatures of imagination?
The ShanHaiJing also talks of amazing lands unknown to modern geography.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se places may really exist/existed.
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eighteen sections; it describes over 550 mountains and 300 channels.
《山海經》,成書於戰國時期至漢代初期,與《易經》《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 。在古代的四部分類法中,或視為山川地志(史部地理類),或視為博物之書(子部小說類)。隨著西方現代知識體系的傳入,對《山海經》的認識也突破了過往的框架。文學家魯迅視之為古代的「巫書」,因其中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神話學學者將其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一般认为該書涉及了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内容。
《山海經》記載許多民間傳說的妖怪,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期被認為是一部志怪之書,有人認定本書所記之事,荒誕不經不可輕信,但也有人肯定其價值,用以考證奇物異俗,山川形勢[6]。當代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的探勘紀錄,其中包括一些遠古氏族譜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歷史价值的著作。
《山海經》本有圖畫,其文字可能就是依圖畫內容而敘述出來。不過,古圖已亡佚不存,南朝張僧繇繪製、宋代舒雅重繪的十卷本二百四十二幅《山海經圖》也沒有流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這兩種。
現行本山海經共有十八篇,三萬餘字,是晉朝郭璞所注的本子,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内經4篇、大荒經4篇、海内經1篇。
《山海經》包含着關於上古地理、歷史、神話、天文、動物、植物、醫學、宗教以及人類學、民族學、海洋學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諸多內容,是一部上古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
《山海經》展示的是遠古的文化,記錄的是大荒時期的生活狀況與人們的思想活動,勾勒出了上古時期的文明與文化狀態,為後世提供了許多有用的信息。
《山海經》全書一十八篇,其中“山經”五篇,“海經”八篇,“大荒經”四篇,“海內經”一篇,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個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信息。《山海经》中对于动物的记载,据统计有277种之多,有虎、豹、狕、熊、罴、狼、犬、兔、猪、马、猴、猿、猩、犀、牛、彘、鹿、麂、类、豚、禺、羚、羊、象、蛇、蝼、猥、訾、驼、獭、狐、糜、麈等,還有猼訑、毕方、帝江、何罗魚、鸟、狌狌。郭璞认为狌狌就是猩猩。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在《山經》中保存大量祭祀神祇的祭禮,原本都與《周禮》所載紀錄對照研究,現在才發現可與新出土的戰國簡帛《包山楚簡》、《望山楚簡》及《新蔡楚簡》中的祭禱紀錄對比研究。
《山海经》記載了許多古代中國神话,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後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古代中國也把《山海经》作地理書看待,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引用《山海經》的經文來註釋《水經》,《隋书·经籍志》里《山海经》列史部地理类,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将《山海经》置于《经籍考·史考》中地理书之首。在張之洞的《書目答問》中,《山海經》一書首次被列入「古史」類,與《逸周書》、《國語》、《戰國策》、《竹書紀年》、《穆天子傳》、《世本》等書併入一類。
不過,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所記事物難以求證,又多奇怪神異之處,故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明人胡應麟見其書「無論其事及其文,與典謨、《禹貢》迥不類也」,「怪誕之詞,聖人所不道」,不相信其為地理書,而謂之為「古今語怪之祖」。清人修四庫全書,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認為「書中序述山水,多參以神怪」,「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核實定名,實則小說之最古耳。」將《山海經》歸為子部小說類。這裡的小說指的是民間的街談巷語、奇聞異事、筆記瑣聞、稗官野史,屬於諸子百家中的小說家。
當代學者研究《山海經》趨向多元,不僅視《山海經》為文學想像的神話,亦重視其包含有上古信史的一面。
山經
-
卷一 南山經 (山海經第一)
-
卷二 西山經 (山海經第二)
-
卷三 北山經 (山海經第三)
-
卷四 東山經 (山海經第四)
-
卷五 中山經 (山海經第五)
海經
-
卷一 海外南經(山海經第六)
-
卷二 海外西經(山海經第七)
-
卷三 海外北經(山海經第八)
-
卷四 海外東經(山海經第九)
-
卷五 海內南經(山海經第十)
-
卷六 海內西經(山海經第十一)
-
卷七 海內北經(山海經第十二)
-
卷八 海內東經(山海經第十三)
-
卷九 大荒東經(山海經第十四)
-
卷十 大荒南經(山海經第十五)
-
卷十一 大荒西經(山海經第十六)
-
卷十二 大荒北經(山海經第十七)
-
卷十三 海內經 (山海經第十八)
山海經 Text: https://ctext.org/shan-hai-jing/zh